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朱紫陽、實習生賀鑫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18日上午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在會上介紹了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yè)改革發(fā)展情況。
孫華山表示,一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新時代應急管理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確立了發(fā)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安全發(fā)展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tài)救災和非常態(tài)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確立了自然災害防治理念。
二是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我國應急管理事業(yè)累計頒布實施《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等70多部法律法規(guī)。黨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fā)展的意見》《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制定了550余萬件應急預案。形成了應對特別重大災害“1個響應總冊+15個分災種手冊+7個保障機制”的應急工作體系,探索形成了“扁平化”組織指揮體系、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體系。
三是顯著提升了攻堅克難的應急能力。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與32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會商研判和協同響應機制,與軍委聯合參謀部建立了軍地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搶險救援技戰(zhàn)術打法,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了一系列超強臺風、嚴重洪澇災害、重大堰塞湖、重大森林火災、特大山體滑坡和嚴重地震災害。
四是穩(wěn)步實現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xù)穩(wěn)定向好。我國應急管理事業(yè)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責任體系,以及部門“三個必須”的監(jiān)管責任、企業(yè)“五個到位”(責任、投入、培訓、管理、應急)的主體責任等制度化工作機制,持續(xù)不斷深化重點行業(yè)領域專項整治。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從歷史最高峰的2002年死亡近14萬人,降至2018年的3.4萬人;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xù)16年、較大事故連續(xù)14年、重大事故連續(xù)8年實現“雙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數從2001年最多時一年140起下降到2018年的19起,今年前8個月進一步降到9起。
五是全面取得了防災減災救災新成效。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本世紀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來降至年均1400人,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黨的十八大以來,2013-2018年全國年均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占GDP比重,較2001-2012年平均分別降低86%、8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