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市物美超市聯(lián)想橋店內,消費者選購標準化包裝的蔬菜。 |
![]() |
消費者在超級物種門店內選購和享用午餐。 |
![]() |
北京市物美超市聯(lián)想橋店內,消費者在用智能購物車掃碼購物。 |
![]() |
T11生鮮超市內的金槍魚加工區(qū)。 |
![]() |
消費者在盒馬鮮生店內選購海鮮。 |
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前豎立著一座半身塑像,上有陳云題詞:“‘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塑像的主人公張秉貴從1955年起成為王府井百貨大樓一名普通售貨員,他以“一抓準”“一口清”絕技和“一團火”的精神,在平凡崗位上服務廣大顧客,被譽為“京城第九景”,引得眾多市民和游客競相參觀,成為計劃經(jīng)濟時代只能在供銷社、糧店、副食店以及百貨大樓購物的人們心中的一份獨特記憶。
改革開放東風勁吹,市場活力不斷迸發(fā),中國人的食品消費選擇也更加多樣:小賣部、便利店星散于城鄉(xiāng),超市的崛起更深刻改變了國人采購食品的方式。
近年來,食品零售行業(yè)面臨新變局。在行業(yè)洗牌過程中,一些中國食品零售品牌通過戰(zhàn)略調整與轉型,化危為機,成功實現(xiàn)“驚人一躍”,也有一些新興企業(yè)抓住機遇,乘勢崛起。
貨架變矮,包裝標準化,線上下單……身邊的超市變了樣
下午5時許是超市購物的高峰期,北京市海淀區(qū)物美超市聯(lián)想橋店已是人流如織,但收銀臺卻不見了排隊結賬的長龍——現(xiàn)在人們可以通過智能購物車、多點APP、自助收銀和人工收銀等多種方式結算。
2017年,這家超市月虧損額度曾達到100萬元,在物美各連鎖店中業(yè)績墊底,其面臨的窘境是傳統(tǒng)超市面對消費升級和零售業(yè)巨變時措手不及的一個縮影:來超市的人少了,人均消費額度低了,經(jīng)營成本卻上漲了。痛定思痛的物美決心從優(yōu)化店面設計和數(shù)字化改造兩方面入手,提升客戶體驗,讓顧客回到超市。
“以前上下兩層經(jīng)營面積達12000平方米,改造后只保留3500平方米,精簡商品數(shù)量,減少顧客的‘選擇困難’。同時,賣場外增加理發(fā)、餐飲等項目,提供多元化的便民服務。到2018年底,聯(lián)想橋店同比利潤增長高達113%,整體業(yè)績增長49%。”與物美超市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的多點Dmall合伙人劉桂海介紹。
消費者的感受最有說服力,在一些顧客眼中,家門口的這家老超市最近有了新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