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的一個晚上,懷孕5個多月的周幸和丈夫在北京一家商場里散步。路過一家電子煙柜臺時,銷售人員熱情地招呼他們:來試一試吧。
柜臺旁邊的宣傳欄上寫著:“不用戒煙,也能吸煙。”周幸很詫異,即便銷售看不出她懷孕了,也看得出是個女性。堂而皇之在商場里推銷煙草制品,這是她從來沒有過的經(jīng)歷。
“等我的孩子出生長大了,他們這代人能生活在無煙社會嗎?”周幸憂心地說。
周幸并非多慮。電子煙不僅進駐了商場、KTV、酒吧等場所,更是“占領”了朋友圈、微博和網(wǎng)絡廣告等宣傳領地。
清華大學公共健康與技術監(jiān)管研究課題組最近發(fā)布的《電子煙產(chǎn)業(yè)監(jiān)管狀況報告》(2019)(下稱《報告》)揭示:電子煙零售網(wǎng)站的營銷話術中,有95%的比重將電子煙與健康、干凈聯(lián)系到一起,89%的網(wǎng)店會宣傳和健康有關的益處。
在這樣的“人設”下,最令人擔憂的,并非戒不了煙的煙民從傳統(tǒng)煙草轉向電子煙,而是本來不在煙民之列的人,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在以新奇、無害、時尚為賣點的營銷宣傳下,成為“電子煙民”。
電子煙的品牌“人設”:酷、健康、時尚
李喆就是抱著“電子煙比傳統(tǒng)香煙強一點”的觀點,為父親購買電子煙的。他一直反感父親吸煙,也不愿被迫吸入二手煙。甚至電子煙,他也不想讓父親嘗試。“不管電子煙還是香煙,不都是煙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