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褲子樂隊的兩個核心人物彭磊和龐寬最近出了一本新書《生命因你而火熱》,在這本書里,兩人在各自的部分回顧了自己的音樂生涯。


本周末,莫文蔚將再次在北京開唱,歌迷們期待已久的“絕色莫文蔚”返場系列“巔峰之旅”終于正式進入倒計時。而返場系列開啟的同時就意味著“絕色”這輪巡演進入倒數(shù),所以也有很多歌迷表示:心情復雜,一邊期待一邊不舍。
當


此前彭磊出版過自傳體漫畫《北海怪獸》,回憶了自己兒時的生活,在這本新書中,彭磊首度提到自己的老婆,他寫道,“2006年12月9日,我和她在成都的小酒館相識。2007年的12月9日,我們又在小酒館遇見了,命運不可阻擋地把我們連在了一起。”
作為靈魂人物的彭磊是樂隊作品詞曲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龐寬則為樂隊注入了很多電子音樂的元素,他和彭磊一起,使樂隊從朋克走向新浪潮。同時,新褲子的許多藝術設計也出自他手,其中,名為“兩室一廳”的機器人創(chuàng)意形象是龐寬的得意之作,他甚至為這個機器人注冊了一個微博,用這個賬號發(fā)布相關的影像作品。
在這本書中,彭磊和龐寬將樂隊的發(fā)展劃分為三個階段。龐寬告訴界面文娛,最開始玩朋克,他們就是想跟以魔巖三杰、唐朝、黑豹為代表的中國搖滾區(qū)分開,不做苦大仇深的音樂。那時候摩登天空發(fā)起了“北京新聲”,新褲子、花兒、清醒等都是代表樂隊。到2003年、2004年,樂隊因鼓手去日本留學而停滯,2005年開始又組織起來,因為沒有鼓手,所以新褲子開始用電腦編曲,在里面融入了citypop,newwave,disco的元素,從2005年到2013、2014年,新褲子一直玩的都是比較先鋒的電子音樂。但因為當時的年輕人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慢慢地他們就開始做一些大家都能聽得懂的音樂,他和彭磊都已經(jīng)結婚,有了小孩,開始承受家庭的壓力,一直到今年上《樂隊的夏天》之前,那段時間被他們不約而同地描述為“黑暗時代”。
龐寬解釋說,“黑暗”更多指的是自己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至于《樂隊的夏天》能否開啟一個新階段,這可能需要時間來驗證,過幾年回過頭來再總結。
在每個階段,新褲子都會有代表性作品,比如朋克時代的《我們的時代》,disco時代的《bye bye disco》,黑暗時代的《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龐寬說,綜藝時代的代表可能就是《夏日終曲》,但每個時代的歌曲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有那個時代想要表達的內容,“有真實的情感,這是最重要的”。
書中龐寬部分有一章專門探討了“科技改變文化”。彭磊覺得時代的變化是個“憂傷的故事”,“這個社會需要的是老哥,不需要文藝青年,不需要知識分子”。 龐寬并不抗拒技術和時代的發(fā)展。“可能有些人看不慣,就像當年有聲電影要取代默片的時候,好多人反對,但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回過頭來看,你會發(fā)現(xiàn)好多事情都是合理的,也是因為科技而改變了我們音樂創(chuàng)作的方式”,他這樣告訴界面文娛。
但在嶄新的時代,樂隊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不再是潮流,新褲子2011年參加Coachella音樂節(jié)時,發(fā)現(xiàn)國外的樂隊基本上玩的都是電子樂,樂隊這種形式依然在,但是搖滾樂這種風格已經(jīng)很少有人玩了,新褲子為此寫了一首《最后的樂隊》。對此,龐寬表示,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年輕人有手機、能上網(wǎng)就能完成自己的很多想法,而組樂隊是需要時間成本的,對于年輕人來說,這個過程比較麻煩。他并不為此而遺憾,“你也可以用新的手段玩一些新的東西,比如電子樂”。
龐寬在微博上稱自己是國貨教父,早在2008年,他就在北京開了一家賣復古國貨的店,店里賣的是飛躍球鞋、搪瓷茶缸、舊款暖壺和各種創(chuàng)意T恤等產(chǎn)品。龐寬自己有一套看待文化價值的體系,在他看來,好的文化作品一直都是圍繞兩個元素,復古和科幻。他在采訪中提到未來復古主義,認為影響美國人意識形態(tài)的其中一部電影是《星球大戰(zhàn)》,里面的主角用劍作為武器,但用的是激光劍,這就是把復古和科幻揉在一起。至于在選擇復古元素的時候為什么著眼于七八十年代,龐寬表示,自己主要是從審美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你看北京的建筑包括那時候的街頭廣告,其實都是受蘇聯(lián)影響,蘇聯(lián)又是受到德國包豪斯的影響,我特別喜歡這種審美體系。”
代表作“兩室一廳”之外,最近龐寬也在設計另外兩個機器人概念,他告訴界面文娛,新的機器人一個叫艾瑞,一個叫巴蒂,同時他也在圍繞這兩個機器人形象做一些音樂、影像作品。“我有個朋友是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拍攝機器人的作品都是去他那兒取景。”
為什么如此癡迷于機器人?龐寬認為,人發(fā)展到了一個階段就會產(chǎn)生想進化的沖動,但是作為自然人會受到一些局限,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來實現(xiàn)進化的欲望,有人選擇變性,有人就變成機器人了。“如果現(xiàn)在的技術水平能實現(xiàn)的話,我第一個報名把做自己變成機器人。”
新褲子的獨特之處不僅體現(xiàn)在他們的音樂中,也體現(xiàn)在他們在視覺藝術、時尚潮流方面表現(xiàn)出的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我和彭磊都是學美術的,覺得時尚、設計、音樂是共通的,所以我們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是立體看待這些作品。”他提到彭磊一直在拍的一部紀錄片,“拍了23年,從最早的DV到現(xiàn)在的4K影像,你在里面能看到時代和科技的變化”。
龐寬說,給新書取名《生命因你而火熱》是因為想選一首最有流量的歌做名字,“本來叫《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報批沒過就只能用這個名”。
《樂隊的夏天》之后,排名靠前的幾支樂隊都開啟了商業(yè)化之路,對于國內的樂隊而言,這相當于一場商業(yè)化試驗。提及《樂隊的夏天》之后的生活,龐寬表示,“我們樂隊大風大浪都經(jīng)歷過,心態(tài)上還是比較平穩(wěn),只是現(xiàn)在工作量特別大,按說在家躺著靠知識產(chǎn)權就能掙錢了,現(xiàn)在因為上這個節(jié)目,出門可能會帶個口罩。”
出席各種商業(yè)活動之外,歌迷們當然還是更期待新褲子能有新的作品。就像彭磊在這本書中提到的,“把生命浪費在創(chuàng)作上,總好過把它浪費在辦公室里,在手機上,在無窮盡的等待中。”
(記者:劉燕秋)
(責編:漠er凡)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常山圖庫
新聞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