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如下:文趙磊編輯周昶帆



歡迎關注“創(chuàng)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一次早有預謀但在情急之下沒把握好尺度的嘗試,將國內兩大視頻網站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推向了風口浪尖。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聯(lián)合宣布《慶余年》在12月11日開啟超前點播,在用戶已是會員的基礎上,再付費50元后可在每周三的日更結束后,比普通會員多看6集,這樣剛好到元旦就可以看大結局。
一時間群情激憤,用戶高呼抵制兩大巨頭壟斷,譴責“俄羅斯套娃”一樣的收費方式,還有人聲稱要退訂會員轉投盜版,而就在19日晚間,網絡爆出《慶余年》全集盜版資源,12426版權監(jiān)測中心的信息顯示,目前《慶余年》侵權鏈接已近4萬條。
這次嚴重的盜版事件看起來像是一場“報復式的狂歡”,很多人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盜版鏈接,也有一些想看劇但又不舍得“高價”點映的用戶保存了資源。但本質上,視頻平臺與用戶的矛盾激化并不是盜版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劇集越火,盜版越嚴重,這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
在普通用戶的眼中,視頻網站的“VVIP”收費方式“吃相難看”,損傷了付費用戶的權益,但在行業(yè)人士眼中,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是“迫于無奈”,有著苦衷,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在公開活動中表示,平臺確實“對用戶的心理不夠體貼”,但探索付費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必要的。
其必要性在于,這事關視頻平臺的生死。
2018年,“愛優(yōu)騰”(愛奇藝、優(yōu)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平臺共計虧損約190億元人民幣,沒有一家盈利。今年,虧損并未改善,愛奇藝Q3財報顯示,該季度凈虧損37億元,同比擴大19.4%,全年預期虧損近百億。
視頻平臺的大邏輯是由付費用戶規(guī)模增加推動營收增長并最終實現(xiàn)盈利,但至少目前,“愛優(yōu)騰”面臨的挑戰(zhàn)無處不在。
內容端,雖然今年版權大戰(zhàn)漸歇,但劇集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尤其是頭部內容;用戶端,用戶規(guī)模增長趨于停滯,付費率提升緩慢;市場端,長視頻受到短視頻的沖擊,廣告收入下滑嚴重;此外還有屢禁不止的盜版侵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急躁的超前點映也在情理之中。一個要餓死的人,也沒工夫考慮得體的問題。這次嘗試從效果上來說是失敗的,但對于長視頻平臺來說,這是一次“有意義”的失敗。
“拐點已到。”王娟對視頻行業(yè)做了一個預判。
01
《慶余年》盜版的“羅生門”
早在《慶余年》上線后幾天,國外某網站就出現(xiàn)了泄漏的第7、8集,網上也流傳著“30元看全集”的消息。12月2日,官方宣布加更5集,并在微博放出追劇日歷,提醒網友對待盜版“不信謠、不傳謠、不花冤枉錢”。

這一加更徹底打亂了《慶余年》的播映計劃,起初是每周二、周三更新兩集,會員比非會員多看三集,這個速度下要到2月5日才能放完,但加更改期之后,播映周期縮短近一半,這意味著商業(yè)上的巨大損失。
“網絡熱播劇的招商有多方面的因素,廣告主不僅要看你的收視率,還要看你能維持多久的熱度,看廣告出現(xiàn)頻率和次數(shù),以及最終的效果,某些劇甚至還會有對賭協(xié)議,本來播兩個月的劇壓縮到一個月播完,非常影響廣告收入,更何況還少收一個月會員費。”從事劇集營銷和廣告代理的劉潤對燃財經表示。
去年的愛奇藝獨播劇《延禧攻略》在整個播放期間為愛奇藝帶來1200萬新增付費會員,以每個會員單月20元(iOS渠道除外)的價格計算,全民熱播劇單月即可為平臺帶來數(shù)千萬的新增收入。而因盜版侵害,這部分收入就非常容易流失,此外也對廣告收入有影響。“像這么嚴重的盜版,可能會給騰訊視頻和愛奇藝造成上億元的損失”,劉潤說。
12月20日,新麗傳媒、騰訊影業(yè)、騰訊視頻、愛奇藝四家聯(lián)合發(fā)布聲明,呼吁各方共同抵制打擊盜版,并稱已向公安機關報案。聲明說,12月9日官方就監(jiān)控到互聯(lián)網上的盜版行為,此后不法分子更加猖獗。更早一點,6日、7日連續(xù)兩天《慶余年》官微就提醒觀眾警惕盜版。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慶余年》這么早就開啟“超前點映”,而非像之前《陳情令》在將近結局才開啟,是受到了嚴峻的盜版形勢的影響,視頻平臺可能早有點播計劃,但此次情急之中倉促上馬,時間點不恰當,也沒有提前告知用戶,用戶協(xié)議中存在部分不合理條款,確實傷害了用戶的感情。
但平臺方也很委屈,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在一次活動上的公開演講中,聲音一度哽咽,表示最近承受了太大壓力,但很少有人了解和體諒平臺的難處。
“身處行業(yè)之外的人大部分都覺得你們這兩家肯定賺翻了,還變著法剝削普通用戶,但大多數(shù)用戶都不知道你每年都賠幾十上百億,根本不賺錢,推這個(超前點映)也是怕盜版影響賠得更多才想要補救一下。”一位不愿具名的愛奇藝內部人士對燃財經說。
盜版、平臺、用戶之間仿佛是一場羅生門,盜版因觀眾需求而屢禁不止,平臺無法遏制盜版只能從用戶身上尋求補償挽回損失,用戶則認為平臺吃相難看而轉投盜版,這成了一個難解的死循環(huán),只有那些堅定不移支持正版的人的權益受到了損害。
“平臺和用戶互相爭斗,結果助長了盜版的氣焰,這才是最糟糕的。”劉潤表示。
02
好內容需要巨額成本
破局的關鍵是什么?
“影視劇盜版侵權的打擊難度非常大,一方面國民的付費意識并不高,盜版有旺盛的市場需求,難以根除;另一方面盜版難溯源、傳播渠道分散隱蔽,取證難度大,訴訟成本高,除非是特大的組織型侵權案例,不然權益方基本都難以追究,而會把更多人力物力投入到源頭防控上。”律師溫鑫告訴燃財經。
關鍵不在于盜版,而在于視頻網站如何能開源節(jié)流,扭虧為盈,即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只有自身造血能力足夠強,才會降低對盜版的畏懼。但無論是節(jié)流還是開源,視頻網站面臨的阻力都十分巨大。
“愛優(yōu)騰”的主要支出是內容成本,包括自制內容的制作成本和外部內容的版權采購成本。前幾年,由于版權大戰(zhàn),內容成本水漲船高,使三家網站的虧損不斷擴大。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騰訊視頻的版權支出達到250億元,愛奇藝的版權支出為100億元,優(yōu)酷版權預算300億元。
以愛奇藝為例,2018年全年營收250億元,其中會員收入為106億元,但在自制內容和版權購買上,愛奇藝投入了211億元的內容成本。今年三季度,愛奇藝總收入74億元,其中會員收入為37億元,但內容成本依舊高達62億元。
也就是說,光靠收會員費遠遠無法支撐愛奇藝在內容上的投入,加上廣告收入則勉強可以覆蓋,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要么是版權和自制內容太貴,要么就是會員價格太低,而從目前的行業(yè)形勢看,這兩個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同時存在的。
從內容成本來看,國內影視劇目前的制作成本已經有較大幅度提升,以2018年熱播的幾部劇集為例,《斗破蒼穹》《武動乾坤》兩部大男主IP劇的制作成本都為6億左右,而《扶搖》《天盛長歌》兩部大女主劇的制作成本為5億左右,單集制作成本在800萬-1200萬不等,賣到電視臺和視頻網站還有一定幅度提升。
實際上,這個價格放在國外并不算高,2013年,Netflix制作《紙牌屋》時單集片酬就高達450萬美元,后來電視劇制作成本水漲船高,到了《權力的游戲》第六季,單集制作成本就飆升到1000萬美元。
問題在于國產劇集的成本結構更偏向于邀請大牌明星,擠壓了其他部分的支出,導致劇集的整體質量遠遠不如國外的高投入大劇,而像《權力的游戲》等把更多的資金用在了特效、道具等方面,確保一出就是爆款。
“人家第一季火了,后面的續(xù)集狠砸資源,保證每季都是爆款,能產生持續(xù)的引流效果,而國內平臺買劇就跟賭博差不多,你看《天盛長歌》大IP大明星大制作,高價買了,以為肯定火,但就是比不過沒人看好的低成本劇《延禧攻略》。”某影視公司制片總監(jiān)章遠評論道。
爆款的不確定性導致用戶對平臺的忠誠度并不高,很多觀眾不滿意某些熱播劇的質量,只有當真正的口碑好劇出現(xiàn)時,才能引發(fā)迅猛的短期會員增長,如《延禧攻略》《慶余年》,當爆款劇播映結束,會員數(shù)量就會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所以,平臺只能把有潛質的全都買下來,才能有機會出爆款,這導致“愛優(yōu)騰”的版權支出長期居高不下。
而在高價版權面前,部分劇集即便是額外收費,也不一定能收回成本。

比起賭爆款,“漲價”才是短期內真正能改善視頻網站營收情況的可行辦法。事實上,國內視頻網站的價格要遠低于國外,Netflix的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為13美元,中國長視頻行業(yè)的ARPU值僅為11元人民幣,約為前者的八分之一,從會員價格來看,Netflix的標準版為每月12.99美元,是國內三大視頻網站每月20元會員費的五倍。
去年10月,愛奇藝創(chuàng)始人兼CEO龔宇就曾公開表示,視頻包月20元,從2011年到2018年7年間一直沒有變,這個價錢定低了。相比之下,Netflix從2010年以來已經先后漲價5次。
但用戶并不容易接受漲價,一方面國內用戶雖然付費意識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還有大部分人抱著“我都花錢了就應該享受最好內容”的心態(tài),沒有認識到好內容需要花更多的錢。另一方面則因為平臺沒有足夠多的好內容來支撐更高的會員價格,用戶覺得為了一部劇專門開會員的性價比不高。
于情于理,好內容確實需要花更多的錢來支持,現(xiàn)在的問題是平臺和用戶雙方對好內容的定價出現(xiàn)落差,平臺覺得賣虧了,用戶覺得你只值這個價,雙方不斷博弈,摩擦在所難免。
Netflix的漲價策略證明,只有當爆款內容出現(xiàn)時,用戶對漲價的敏感度才會下降,愿意接受更高的價格,而《陳情令》《慶余年》的超前點映、提前看大結局,都是一次次試探和用戶教育,漲價勢不可擋,未來還會有更多元化的付費模式。
03
視頻網站拐點求變
也有人為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打抱不平。
“分級付費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高鐵還分二等座、一等座,你愿意買貴的就能享受更好的服務,不愿意買也沒人強迫你,你自己忍不住想提前看,平臺就給你多個選項,這不是挺好嗎?”擁有“愛優(yōu)騰”三家會員的陸晨表示,她很反感網上一些不理性的聲音。
而對于從業(yè)者章遠來說,他更關心愛奇藝、騰訊視頻的發(fā)展,如果“騰愛”兩家因為虧損和資金問題辦不下去了,受損的將是整個行業(yè)。在他看來,目前國內的影視劇產業(yè)發(fā)展還不夠成熟,無法像國外那樣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反而讓盜版從中破壞,但從這幾年來看,行業(yè)在逐漸糾正一些問題,好的作品也在不斷涌現(xiàn)出來。
“輿論應該寬容一點,給視頻網站和整個行業(yè)更多試錯的空間。”
2018年,網絡視頻市場規(guī)模超過1800億元,超過7.5億的用戶在使用網絡視頻業(yè)務,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付費用戶均超過1億,可以說,在線視頻已經有了足夠量的積累,開始由量向質轉變,但這個過程將是艱難的。

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在演講中表示,在線視頻行業(yè)面臨短視頻擠壓、廣告市場疲軟、人口紅利消失和用戶圈層細分等挑戰(zhàn),壓力非常大,但也有一些新的機會,比如短視頻會倒逼長視頻走出舒適區(qū),也能在某些渠道給長視頻帶量,未來的長視頻平臺中短視頻會成為一種重要的內容形式。
同時,“愛優(yōu)騰”也要重視低線市場的增量挖掘,以及海外市場的開拓,在尋找新增量之外,還要維護好存量用戶的需求,更多考慮到不同用戶的喜好,提高用戶消費體驗,做好這些,才能去談圍繞用戶需求開展不同的付費模式。
長視頻的拐點到了,玩家們都在積極求變。
內容付費仍然是不可動搖的基本路線,但要注意方式,與用戶的溝通、博弈、和解是個長期項目,不能急也急不來,《慶余年》的教訓,也許會讓視頻網站在探索過程中少走一點彎路。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應采訪者要求,文中章遠、陸晨為化名。
本文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