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市靜安區(qū)彭浦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社區(qū)醫(yī)生,從1995年至今,嚴正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24年。
在患有腦梗的張老太太家,嚴正檢查完畢,抽出處方單唰唰地寫了起來。一旁老太太的兒女說道,“母親在床上躺了12年,嚴醫(yī)生就照顧了12年,就像家人一樣。”
在很多病人眼中,嚴正就是自家人。他被居民們稱為“鑰匙醫(yī)生”,因為很多居民將自家的鑰匙交到他手中。他曾使用過的“51把鑰匙”,還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第一把鑰匙,來自郁老太太。那是1999年,嚴正工作的第四個年頭。“當時,老太太因為癱瘓、大小便不能自理。上門服務時,我會把配好的藥帶上,也會幫著擦洗、護理。”嚴正回憶。郁老太太的丈夫很感動,干脆把鑰匙交到了嚴正手上。“當時老先生就說了一句話,‘嚴醫(yī)生,鑰匙儂拿好,阿拉信得過。’”
90多歲的梅老先生,食欲不佳,輸液治療了一周,也不見好轉(zhuǎn)。“我發(fā)現(xiàn)他皮膚有點黃疸,又反復翻閱了就診記錄,懷疑有可能發(fā)生了阻塞性黃疸。”嚴正蹲在馬桶前觀察梅老先生剛解的大便,“再做腹部體檢,基本斷定老先生患的是胰腺部腫瘤。”
嚴正及時為老先生轉(zhuǎn)診至大醫(yī)院,最終確診為胰頭癌。老先生手術出院后,就把家里的鑰匙交給了嚴正,“命是你救的,以后我的健康也交給你!”
“我接觸的大多是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我們做家庭醫(yī)生要有‘五心’,進入家庭需留心、接待老年居民時有耐心、收集病史要細心、治療用藥求精心,當然最關鍵是要有一顆責任心。”嚴正說。
24年日曬雨淋,他每天騎車上門為居民服務,經(jīng)常一天騎行40公里;手機24小時開機,帶女兒外出游玩,他大半時間都在接電話。女兒說:“爸爸對病人要比對我好!”
截至2018年底,嚴正累計上門服務4.6萬人次,建立家庭病床1200余張。
24年,嚴正和社區(qū)居民就這樣一路相伴。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0日 0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