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6月15日,由中國日本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等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日本史學會2019年會暨建國70年來日本史研究成果與新時代課題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楊棟梁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年會以建國70年來日本史研究的回顧與總結、新時代日本史研究的理論視角與前沿課題、“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中日關系演進為主題,期待能夠發(fā)表前沿性研究成果,繁榮學術,服務現(xiàn)實。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克斌指出,作為院市合作嘗試的智庫平臺參與本次年會,期待在繁榮中國的日本史研究并服務當下中日關系的大局方面做出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武寅做了題為《新時代日本史研究的理論視角》的基調演講。她指出,在歷史上,中華文明不僅在亞洲,在世界文明史上也長期位居前列。中華民族復興的核心是文明、文化復興,而構建自己的學術理論體系與此緊密相關。宏觀的理論視野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更全面、更準確地把握研究對象,從而不為一時的現(xiàn)象所迷惑,如中日關系惡化時不會憂心忡忡,關系改善時也不會盲目樂觀。新時代的中日關系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有使命感,有責任心,有實際行動。
會議邀請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做了題為《5G與“一帶一路”》主題演講。
在年會閉幕式上,剛離任的駐日大使程永華的夫人汪婉參贊受邀做了題為《回顧與展望:中日關系能否進入新時代”》的特別紀念演講。程永華履新駐日大使的2010年,恰值中國GDP超越日本,綜合國力的消長使兩國關系進入多事之秋。安倍重新執(zhí)政后,從參拜靖國神社,實施一系列制衡中國的外交舉措,到主動示好中國,2018年兩國關系終于重回正軌。作為陪伴首要責任者大使的夫人,汪婉在一線親身經歷和見證了中日關系的跌宕起伏與大開大合。她認為,中日關系的改善,雖然因素很多,關鍵在于其內在的邏輯。日本外交的自主性越來越強,特朗普在日本民眾中并不受歡迎,中日關系有發(fā)展空間。展望新時代的中日關系,關鍵在于加強政治互信,拓展經貿合作,改善國民感情,管控敏感領域。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遠在閉幕致辭中指出,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依然是新時代中日關系的重要命題。
來自國內近百家高校及科研單位的13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年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