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香港實習生們參觀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qū)相關場館。冬奧組委供圖
7月2日,冬奧組委辦公室,黃博謙的筆記本上記錄著關于冬奧的一些小知識。
7月2日,冬奧組委展示廳,關蓓欣參觀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展示中心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展區(qū)。
7月2日,冬奧組委辦公室,黃博謙(右)和老師交談,他是一個愿意表達想法的年輕人。
7月2日,冬奧組委辦公室,王方立和黃博謙(左)正在討論問題。
7月2日,冬奧組委展示廳,潘淑穎(右)體驗VR雪車,關蓓欣趕忙給她拍照。
7月6日,冬奧組委特許商品商店,在市場部實習的梁芷君正協(xié)助整理商品。
6月17日,20名來自香港的大學生成為冬奧組委的實習生,正式上崗。這是北京冬奧組委首次以團隊形式接受香港實習生參與冬奧會籌辦工作。
香港青年冬奧會實習計劃是在京港兩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與香港特區(qū)政府民政事務局共同組織實施的。首批實習人員共20人,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6所高校。
助力冬奧
黃博謙是這次實習團的團長。1997年出生的他,是香港大學信息管理專業(yè)大四學生,在冬奧組委技術部實習。
從“上班”的第一天起,技術部工作人員小劉成了黃博謙一對一的導師。“從生活起居到工作流程,老師把該說的都說了,讓我有點受寵若驚。”黃博謙上崗的第一周,技術部的老師給他進行了培訓,安排了專門的工作。黃博謙感覺特別容易地就適應了這里的工作環(huán)境,也特別喜歡自己部門的氛圍。
除了在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qū)工作,冬奧組委還安排了實習生對張家口、延慶等賽區(qū)的實地考察。6月29日一大早,實習生們就坐上了前往張家口賽區(qū)建設一線參觀的大車。
盛夏時節(jié),張家口異乎尋常的涼爽。“張家口真是太美了,不愧是能舉辦冬奧會的好地方。等京張高鐵正式通車以后,我們希望有機會再來,聽說,那時只要不到1個小時就能從北京抵達張家口了。這個高鐵線路逢山開道,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黃博謙感嘆。
張家口古楊樹場館群包括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等3個競賽場館。崇禮區(qū)冬奧辦規(guī)劃科羅寶龍向實習生們介紹正在建設的“如意”形跳臺滑雪場地。
為了學習場館規(guī)劃建設,大家在行前都做了功課。香港城市大學建筑設計專業(yè)蘇嘉敏同學掏出了事先打印的規(guī)劃設計圖紙,對“雪如意”的建設情況與現(xiàn)場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
感受北京之美
工作之外,好不容易能在北京生活上一段時間的香港大學生們把自己的空閑時間塞得滿滿的。故宮、長城、北海、圓明園,都是香港大學生們的目的地。不到兩個禮拜,同學們已經(jīng)對北京一些有名的地標都很熟悉了。
東三環(huán)密集高大的現(xiàn)代建筑群,出入于三里屯商圈的“老外”們,讓這些從小在香港長大的“97后”,在北京同樣感受到了城市的現(xiàn)代化、國際化。
北京作為傳統(tǒng)古都,也給了他們不一樣的感受。“聽說圓明園都開蓮花了,北京的北海、頤和園也都有蓮花啊。”香港中文大學的王方立想看北京夏天的蓮花,這幾天他關注新聞里蓮花開放的報道,尋摸著找一個周末看蓮的去處。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紀念日。王方立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發(fā)布了一條動態(tài)——“初心不變,行穩(wěn)致遠”。
“香港青年冬奧會實習計劃很有意義。每位香港青年學生都很珍視這次實習機會,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提高,也會在回港之后,向其他同學講述北京之行的故事,成為京港兩地交流合作的友誼使者。”香港志愿者協(xié)會執(zhí)行主席葉振都這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