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約2000噸,頂升力4000多噸,關閉式全鋼布局,平臺面積1600平方米,施工荷載2300噸,在千米高空,能抵抗10級輕風。置身其上,工人如履高山,可同時進行4個樓層、多個工種流水功課,平勻4天蓋一層。
這就是我國獨創(chuàng)的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頂升鋼平臺,人稱“空中造樓機”,已勝利使用在北京第一高樓、高528米的中國尊工程成立上。
抗震8度、凹凸中間粗中間細、零施工園地……中國尊的建成拿下了多項紀錄,其中包羅八項世界記錄和十五項中國之最。
沒有樓體左近密密叢叢的腳手架與防護網,而是把“天空造樓機”直接罩在樓頂。“不有‘空中造樓機’,中國尊不成能僅用5年就如期完工。”時任中國尊工程設立實驗總工許立山顯示,使用“地面造樓機”為中國尊確立揮霍工期20%。
這個“空中造樓機”是個甚么組合?是怎樣發(fā)明出來的?如何完成“騎”在樓頂造樓?
資料顯示,“天空造樓機”零碎首要由鋼框架體系、撐持與頂升體系、模板瑣細、掛架體系及附屬設施瑣細以及一臺ZSL380動臂塔吊形成。
“相似一個‘鋼罩’放置在中心筒上部,撐持在外圍筒外圍墻體上。”中國修筑小我私家公司(以下簡稱中建)研發(fā)團隊成員李險峰(假名)敷陳科技日報記者,所有修筑效用全被集成到一個平臺,并有施工電梯中轉平臺,完成卸料平臺、混凝土布料機、臨樹立施、物料堆場等與模架的融合。
常山圖庫
新聞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