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紐約8月24日電 (記者李曉宏)10年前,為中國災區(qū)學子供應的指點援助,10年后開出怎么樣的生命之花?日前,“紐約州立大學—中國150”項方針問鼎者們相聚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共同追悼該工程成立10周年。在真摯的追思感懷中,在重大的情感潮水里,人們欣喜地看到,愛與互助,穿梭時空,萌芽吐芯,讓人類的命運運限嚴密相連,讓中美干部的友誼一時彌新。
2008年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讓7萬多個新鮮的生命永恒地闊別了那年的陽光。那段歲月,整個世界將關切的目光投向災區(qū)。時任紐約州州長大衛(wèi)·帕特森辦公室和紐約州立大學伸出援手,向150名來自地動災區(qū)的中國學生供給了在紐約州立大學22所分校學習一年的機緣。
聚首上,來自中國確當年學生與染指該項目的美國師生暢敘往昔的趣事,共享交情的馨香。光陰流轉,十年前的學生斯時已設立了本人的事業(yè)與家庭,但他們與紐約州立大學的的那份情緣、那段記憶,不因隔絕距離迢遙和世事更迭而冷酷。
2008至2009學年,為扶直中國學生從劫難的攻打中恢復身心、斗膽前行,參與項指標院校均設備了心理征詢師,并結構少許活動捐贈學生們融入外地保存。良多美國度庭積極還為學生們提供寄宿,成為她們的“第二個家”。
“校長助理擔憂咱們的英語不夠好,每周會花未必年華與我們交流,提高咱們的英語程度。”現在上海一家公司賣命主持建筑師的鄭渝鵬影象初到紐約時的學習氣象,“黌舍還給咱們提供自行車,生計上對我們的眷注無微不至。咱們的學校對照偏遠,教務處主任時常開車帶我們去遠處的大超市買東西,每次我們外出賞玩時,他都耽心我們的保險,像個老爸爸。”
“近一年的深造履歷和此間獲取的關愛,讓咱們暴烈地認識到,指點興許成為一粒種子,金沙深埋,影響人的終生。”鄭渝鵬說。只管人類因為國家、信仰、種族的不同而有著各自差異的生計,但在地球這只船上,人類是一個不行接洽的命運一同體,大家需要相互扶持、 相互溫暖。
愛在傳遞,長歌動聽。在各方搶救下,這些中國粹生不僅如期完成了學業(yè),還懂得了報答社會。在歸國前,她們每人存入50美元,加之學校老師及外埠華人社區(qū)贊助的零用錢,成立了“中國150基金”,先后向2010年海地地震、中國玉樹地震以及2011年日本“3·11”地震災區(qū)捐錢。并與四川阿壩自治州輔導局單干,贊助外地小學生暑假赴美教訓項目。
關愛托起希望之舟,交流封閉理解之路。“我想讓中國友好來我家做客,讓他們相熟美國人。”列入該項指標紐約州立大學法明代爾分校生物學教授丹尼·阿切里在現場談判時回憶道,“通過更傳神地感知、了解對方,我們發(fā)明本身的生活與思維發(fā)作了共識,咱們的內心是異樣的。”
“固然當前部門美國策略人士鼓勵美對華‘脫鉤’,這個故事卻讓我們看到了美公官方的友華氣力。它默示咱們,堅持中美兩國干戈是如許需要。”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顯現,多年來推動中美相干持續(xù)向前其實不斷豐厚的,恰是兩庶官方相互聯系、相互理解的志愿與周到。
黃屏說,中美友好,根蒂根基在大眾。中美建交40年來,兩國人民一路繕寫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在民間播下友誼的火種。期待日后繼續(xù)起勁,讓兩黎群眾互助合作的故事加倍深刻人心。
(責編:黃曉蔓(練習生)、劉潔妍)
常山圖庫
新聞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