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朋友去青島面見了幾名老將軍,有幸見到了著名作家劉真驊女士。之前對劉真驊女士并不了解,經(jīng)青島警備區(qū)原政委、《前衛(wèi)報》原社長李治亭老將軍介紹才知道,劉真驊女士是著名的軍隊作家劉知俠的夫人,而劉知俠是《鐵道游擊隊》的作者,他的這一作品被拍成電影和電視連續(xù)劇,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更令我驚嘆的是,出生于1936年的劉真驊女士已是八旬高齡,但的看上去仍然氣質優(yōu)雅、儀表端莊美麗,更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人的感覺也就是六十出頭。她曾在“首屆全國銀齡美比賽”中,以優(yōu)雅的氣質、端莊的儀表、深厚的文化底蘊贏得“中國老年形象大使”稱號和唯一的“最佳氣質獎”兩項榮譽。
八旬老人劉真驊女士之所以依然健康美麗,源于她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二十年前她曾寫過一本書《且把花甲當花季》,單看這本書的題目,就能知道老人擁有一個怎樣的健康心態(tài)?,F(xiàn)在講健康的人很多,有一個比喻,健康是1,而金錢、地位、事業(yè)、美貌都是后面的0,提醒我們要注意健康,因為如果健康你沒有了,你再有很多的金錢,很好的地位,對你來說也是無濟于事。而如今這個數(shù)字的前面又多了一個正負號,就是前面這個符號如果是正號,當然數(shù)字越大越好,如果前面的符號是負的,其實后面的值越大反而越小。這個正負號代表什么呢?這個正負號就代表人的心態(tài)。
這并不夸張,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的心理失衡了,一個人的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那么即使他有身體的健康、有更多的財富、有很好的地位,對他來說也是意義不大的,心態(tài)的健康其實比身體的健康更為重要。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互相促進的,健康源于身心的和諧,身心和諧,也就是一個人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所以說,一個人要擁有健康,就要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做好良好的心理調適。
二戰(zhàn)時期,有一個猶太人的心理學家叫法蘭克,他的故事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fā)。法蘭克由于是猶太人的心理學家,在二戰(zhàn)的時候就受到了納粹德國的嚴重破壞,他的遭遇非常的悲慘。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全都死于納粹的魔爪,唯一剩下的一個親人就只有他的妹妹,而他自己每天被關進納粹的集中營接受嚴刑拷打,朝不保夕。有一天他得到一種啟發(fā),就是“人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有一種自由。”這種自由就是選擇一種態(tài)度,從外部環(huán)境看他完全受制于人,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沒有自由,但是他心里怎么想是納粹人無法干預的,于是他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直到心靈的自由終于超脫了納粹的禁錮,而他這種意志也協(xié)助了獄友尋找生命的價值。
法蘭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對外界不良刺激的反應,并不像動物那樣怎樣刺激就怎樣反應,而是刺激和意識反應的關系。在意識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人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獨立意識、良知的作用,對外界的不良刺激做出良好的、積極的反應。
最近網(wǎng)上流傳著一張很有意思的照片,著名演員趙雅芝去敬老院慰問老人,敬老院61歲的大媽看著她問,這閨女長得真俊!今年多大了?趙雅芝笑著說,我今年63歲了,大妹子。
且把花甲當花季。無論是趙雅芝,還是劉真驊,她們之所以能保持健康、優(yōu)雅、亮麗的氣質,都是源于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你就擁有不老的青春!
什么年齡做什么事
這個題目,是對應老郝的“且把花甲當花季”而言的。少年有少年的情懷,少年的身體,少年的作為;花甲,則有花甲的城府,初老的狀態(tài),成熟的思想。適度,適時,適當,適可,適量,在養(yǎng)生保健來說,是規(guī)律,也是永恒的原則。
隨著年齡漸長,適度的扮嫩,適時的扮靚,適當?shù)陌缈?,適可的激情,適量的運動,的確可以愉悅自己,愉悅他人,但是一切都有一個度。
忽然想起前一段熱炒的臺灣爺孫戀,就是女孩17歲,男的57歲那對。男的還是女孩爸爸朋友什么的。雖然我不排斥忘年戀,可是這對忘的也太邪乎了吧,那小老頭,滿頭白發(fā)一口凸牙,居然穿起熊寶寶裝,說娃娃腔,特別容易讓我聯(lián)想到那幫表面給小女孩糖然后順手摸摸小女孩屁股的老變態(tài)。
當然,人的年齡有實際年齡與心理年齡之分,實際年齡的增長是不可避免的客觀規(guī)律,“我已衰老”與“我不算老”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暗示,所帶來的精神面貌也可能完全不同:前者感到孤寂無助,萬念俱灰;后者則帶來愉悅感和滿足感,富有青春的活力。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心情舒暢、樂觀,體內可分泌較多有益的激素、酶等多種物質,這些活性物質能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使內臟器官得到充分的氧氣和營養(yǎng)供給,有力地促進組織器官新陳代謝;能使神經(jīng)細胞興奮,延緩大腦的衰老進程;還能使老年人容光煥發(fā),青春常在。這是“老來俏”使身心健康、老當益壯的機制所在。
但是老來俏要俏的合適,俏的可愛,俏的舒服,要符合大方得體,要尊重公序良俗,不然就是不自量力,或者老不正經(jīng)。
養(yǎng)生保健應該遵循自然界和人體生命的規(guī)律,也就是順其自然,也可以說順其自然是養(yǎng)生保健的最高境界。中醫(yī)學講究養(yǎng)生保健要“三和”:天人要和諧、人際要和諧、身心要和諧,即人與大自然要保持和諧,人與人之間要保持和諧,人的自身也要保持和諧。全國各地百歲老人健康調查報告中顯示,健康的百歲老人對于養(yǎng)生保健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在生活方式上不刻意、不強求、不死板。由此可見:養(yǎng)生之道就是要順其自然,就是要講究適度。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就是聊發(fā)一次兩次,沒問題的,常發(fā)就是問題老人了。“動靜有度”,是指在運動和寧靜兩個方面都要注意協(xié)調適度。但是,有人會誤認為運動就是需要越多越好,越強越好,這是不恰當?shù)?。對于老年人而言,適度的概念尤為重要。
很多老年人覺得運動很重要,因此經(jīng)常去爬山、爬樓梯來增加運動量。要知道在上下樓梯和爬山時,膝關節(jié)的承受力是走平地的三倍。而老年人本身由于關節(jié)常年被磨損,加上老年人骨質疏松很普遍,過度地鍛煉反而會適得其反,從而導致關節(jié)過早的出現(xiàn)問題。所以老年人在運動時特別要注意保護膝關節(jié),千萬別蠻干。
俗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然而喜也有其限度,若超過極限,或對突如其來之喜事情感節(jié)制不好,則對健康不利。有一個企業(yè)家,本有高血壓病史,天天為了花甲做花季,健身房里和小青年飚拿鐵,舉杠鈴,渾汗如雨,結果導致腦溢血。所以,什么年齡做什么事,要懂得節(jié)制,要時時注意心理平衡。
在我們的一生里,不同的時期都應該是美好的,有感悟的,只是,每個人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看著長椅上一對對戀愛中的孩子,女孩撒嬌發(fā)嗲,心里說,孩子啊,你就盡情地享受這一刻吧,等到做了人妻,為了人母,這一種節(jié)目就難再上演了,再上演,不僅不合時宜,而且對方也不會再這樣欣然接受了。半老徐娘,任是面對誰,都再難撒嬌發(fā)嗲,你真這么做了,可笑的就是自己,不是心態(tài)的問題,而是腦子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