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如下: 原標題:無處可逃?股市美元貴金屬相繼淪陷,美債成為避風港對于全球經濟的擔憂對各類資產造成沖擊,本周全球股市重挫,美元和貴金屬同樣遭遇拋售,債券受到追捧。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圍內升級,如今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中半數以上正在與疫情作斗爭,而其中日本和德國還面臨著經濟衰退的威脅。
對于全球經濟的擔憂情緒令各類資產遭遇沖擊,本周全球股市重挫,創(chuàng)2008年以來最大周跌幅,市值蒸發(fā)超6萬億美元。歐美主要股指均自前期高位回落超10%,進入盤整區(qū)間。同時,美元和貴金屬也遭遇拋售。
在重重壓力下,金融市場仍在對疫情的全球影響進行定價,波動性卷土重來,CBOE恐慌指數VIX刷新金融危機以來最高表現,凸顯出投資者情緒的脆弱。
股市靜待央行解救
商業(yè)活動受限對供應鏈的沖擊給企業(yè)經營帶來的影響給企業(yè)本季度和今年剩余時間的業(yè)績蒙上一層陰影,市場對美聯(lián)儲、歐央行等主要央行的降息呼聲和預期不斷強化。
近期,包括蘋果、星巴克、可口可樂和寶潔在內的多家供應鏈分布全球的大型跨國公司已經對疫情的溢出效應敲響了警鐘。華爾街機構迅速下調今年第一季度的業(yè)績展望,高盛本周將全年標普500指數企業(yè)盈利增速預期下調至零。
紐約梅隆市場策略師特寧高澤(Daniel Tenengauzer)在研報中稱,全球旅游業(yè)市場價值9萬億美元,隨著人們取消旅行安排和航班取消,以10%的影響進行保守估算,將導致今年全球GDP下降9000億美元。旅游業(yè)背后的服務業(yè)需求因此面臨考驗,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Markit 服務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四年來首次跌破榮枯線,疫情可能令情況更為復雜。
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在周五美股盤中發(fā)表聲明維穩(wěn)市場,他表示,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強勁。但新冠病毒對經濟活動構成了不斷變化的風險。美聯(lián)儲正在密切監(jiān)視事態(tài)發(fā)展及其對經濟前景的影響。必要時將動用政策工具并采取適當行動來支持經濟。
美國股市尾盤在科技股帶領下快速拉升,作為對鮑威爾講話的正面回應,標普500指數期貨盤后漲幅超過1%。
不過短期市場走勢依然取決于未來疫情的發(fā)展趨勢,加通貝祥(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場策略師德懷爾(Tony Dwyer)態(tài)度謹慎, 他將未來走勢與2018年2月間的美股調整作對比,認為市場不會出現V型反轉,股指低點需要再次確認的過程。
黃金失色美元見頂回落
貴金屬市場本周同樣大幅波動,周一觸及七年高點的黃金“晚節(jié)不保”,本月最后一個交易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近月合約下跌75.80美元,跌幅為4.6%,收于每盎司1566.70美元,創(chuàng)2013年6月20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COMEX白銀近月合約28日重挫7.2%,全周下跌11.6%,創(chuàng)2013年4月以來的最大周跌幅。
U.S. Global Investor首席交易員馬托塞克(Michael Matousek)指出,近期股市下跌觸發(fā)了大量衍生品市場交易保證金的要求,投資者選擇了拋售此前獲利頗豐的黃金類產品以保持資金流動性要求和風險敞口。
荷蘭銀行(ABN Amro)分析師波爾(Georgette Boele)28日發(fā)布研報稱,近6個月以來,黃金交易一直十分擁擠,投資者的倉位約占年度供應量的80%,這為短期市場的波動造成了隱患。在避險情緒升溫引發(fā)市場恐慌時,流動性強的資產往往更具有吸引力,黃金的頭寸成為了被清理的對象。
美元的避險光環(huán)也在減弱,周四起投資者開始拋售美元,除加元以外,美元兌所有其他主要貨幣全線走低。本周美元指數下跌1.2%,創(chuàng)去年6月以來最大周跌幅。
花旗指出,美元下跌的原因主要分為兩點,首先是美國面臨的疫情風險有所上升,對經濟產生不利預期,其次是美聯(lián)儲降息概率升溫對匯率形成打壓。
美債受追捧
全球市場動蕩讓資金涌向債券市場,投資者紛紛選擇增持美國國債進行對沖,美債價格上漲持續(xù)壓低收益率。本周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觸及1.12%,創(chuàng)歷史新低,超長期30年期美債則史上首次跌破1.70關口。
美銀認為,當10年期美債收益率降至1.4%以下時可能是市場的一個轉折點,這意味著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衍生品市場熱度也在持續(xù)升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當周,CBOT美國2年期國債期貨凈空頭持倉減少92597手至101732手,5年期國債期貨凈空頭持倉減少24349手至223519手,10年期國債期貨凈空頭持倉減少32226手至274024手。
美銀美林全球利率策略主管普雷瑟(Ralf Preusser)在研報中指出,市場似乎在兩種極端的選擇中作出權衡,一種是政府采取嚴厲的隔離措施,但這可能會引發(fā)經濟下滑甚至衰退,另一種是疫情演變成大流行,這同樣會引發(fā)恐慌,因此債券成為了最穩(wěn)妥的避險工具。
本文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