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在去年發(fā)布了全新的30系顯卡,首發(fā)包括RTX3090、RTX3080、RTX3070,隨后NVIDIA又發(fā)布了RTX3060TiGPU,關(guān)于這四款GPU的性能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知道了,30系GPU的性能還是相當給力的。不過自從30系GPU發(fā)售之后,搶購已經(jīng)成為了每一位玩家心中的痛。GPU的產(chǎn)能遠遠不能滿足玩家的需求,更不用說現(xiàn)在挖礦風導致GPU價格全面上漲,市面上的GPU價格幾乎處于失控的狀態(tài),好在NV似乎意識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在正式發(fā)布的RTX3060GPU上對挖礦性能進行了限制,以降低礦老板們對于RTX3060的熱情,來讓利于消費者。大量價格親民的RTX3060GPU隨之誕生,而我們也拿到了七彩虹的iGameGeForceRTX3060UltraW12G,一起來看看這款極具賽博風的親民GPU的表現(xiàn)。
架構(gòu)說明
在說到GPU之前,我們還是先說下這款GPU所采用的架構(gòu),也就是新一代NVIDIAAmpere架構(gòu)。在經(jīng)過四款GPU的推陳出新,大家對于安培架構(gòu)已經(jīng)有所了解。而安培架構(gòu)正是這一代30系GPU在游戲中取得出色保證的關(guān)鍵所在。
在30系GPU中,大家發(fā)現(xiàn)最多的一個方面就是流處理器相比較20系顯卡提升極其明顯,特別是旗艦RTX3090顯卡,流處理器更是超過了10000顆,由此帶來新一代顯卡在性能上的飛躍。這是由于NVIDIA對每個SM單元中的FP32單元進行了大幅的改動,在NVIDIAAmpere架構(gòu)中,NVIDIA在一個SM單元中除了設(shè)立了獨立的FP32計算單元外,還額外讓INT32與FP32共享一個計算單元,也就是說在NVIDIAAmpere架構(gòu)中,每一個SM單元的構(gòu)成為獨立的FP32和INT32與FP32的組合單元與TensorCore計算單元。
由于計算單元的暴增,使得GPU中晶體管的數(shù)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核心的面積又不能無限增長,因此采用新制程也就成為了增加晶體管密度的有效途徑。在NVIDIAAmpere架構(gòu)上,NVIDIA采用的是三星的8nm制程工藝,相比較臺積電的12nmFNN工藝,三星8nm制程工藝能夠帶來更高的晶體管密度,從而滿足Ampere架構(gòu)所需的計算單元。
GeForceRTX3060擁有38個SM單元,共擁有3584個CUDA,112個TensorCore以及28個RTCore,此外TMUs共有112個,而ROPs為48個,符合一款主流顯卡應(yīng)該擁有的規(guī)格。
GeForceRTX3060也采用了容量為12GB的GDDR6顯存,這也是60系GPU首次采用12GB的顯存,該顯存容量已經(jīng)比RTX3080更高,僅次于RTX3090的24GB容量。當然RTX3080采用的是GDDR6X顯存,顯存位寬達到了384Bit,而RTX3060則是GDDR6顯存,顯存位寬也砍到了192Bit,顯存帶寬自然是RTX3080更加出色。大家千萬不要一股腦地將顯存容量與性能相掛鉤。
外觀
與常規(guī)GPU的銀黑色的外觀有所不同的是,iGameGeForceRTX3060UltraW12G的外觀采用的是目前最為流行的賽博文化,畢竟在2020年底,最為火爆的游戲便是《賽博朋克2077》,顯卡整體看起來十分地輕松活潑。
顯卡的外甲設(shè)計采用的便是賽博波的元素風格,其中內(nèi)置了漸變色亮片,沒有了過去顯卡的那種灰色的沉悶感,展現(xiàn)了這款顯卡面向是年輕消費者,滿足年輕人敢愛敢玩的性格,也代表了GPU的平民。
整個GPU彰顯著青春與活潑,而在散熱等方面也絲毫不妥協(xié),iGameGeForceRTX3060UltraW12G采用的是iGame最新研發(fā)的“回流焊”散熱組件,用料極其扎實,配備的2x6mm以及2x8mm的散熱管能夠與散熱鰭片融合為一體,充分優(yōu)化了散熱性能,讓顯卡運行更加穩(wěn)定。此外iGame還為這款顯卡配備了“捕風手”扇葉,采用全新自研13翼扇葉,實現(xiàn)風壓以及進風量的進一步提升。
在信仰背板上,iGameGeForceRTX3060UltraW12G顯卡也汲取了潮流服飾設(shè)計元素,不但能夠穩(wěn)固PCB,還可以輔助散熱,畢竟這一代GPU的TDP相比較上代有所提升,也需要更加出色的散熱器加以壓制。
在外接接口上,iGameGeForceRTX3060UltraW12G包括三個DP接口以及單個HDMI2.1接口,這已經(jīng)是30系顯卡的標配了,另外iGameGeForceRTX3060UltraW12G也有一鍵BIOS切換的功能,雙BIOS確保了顯卡的運行穩(wěn)定。
測試平臺
關(guān)于測試平臺我們就不多說了,在CPU選擇上,AMD的5000系列銳龍?zhí)幚砥鞲舆m合游戲表現(xiàn),此外搭載的16GB內(nèi)存以及NVMeSSD,自然是能夠完全發(fā)揮GeForceRTX3060的性能。
性能測試
理論測試自然是3DMark這款極其經(jīng)典的測試軟件,此外在游戲選擇上,我們采用的是DX11、DX12以及光追游戲共同測試,考慮到GeForceRTX3060的實際定位,因此我們也選擇了1080P以及2K兩種不同分辨率進行測試,更加符合購買RTX3060的消費者的定位。
理論性能測試
首先是3DMark理論測試,在DX11下,相比多年前的甜點卡GTX1060,整體有著60%的提升,而基于DX12的TimeSPY測試選項,更是有著翻倍的提升,但和上一代的RTX2060SUPER相比,兩者之間的差距微乎其微,理論基本等同于RTX2060SUPER。而和定位更高的RTX3060Ti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游戲測試
自從NVIDIA更新RTX20顯卡后,首次引入光線追蹤特效概念,相比傳統(tǒng)光柵化特效,有著更為真實的反射效果,但也對硬件的性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因此有著RT核心的GPU,會比傳統(tǒng)GPU有更加優(yōu)異的運行效果??晒庾诽匦Р⒉皇撬杏螒蚨继峁┯兄С?,巨大多數(shù)游戲依然采用光柵特效,所以接下來的實際游戲測試會分成光柵化游戲和光追游戲,兩個類別進行測試,并測試1080P和2K分辨率下的運行效果。
光柵化游戲
在傳統(tǒng)光柵化特效下,無論是1080P還是2K分辨率,RTX3060都能相當不錯的成績,選定的幾款游戲,都能超百幀運行,只有巫師3這款游戲在2K分辨率下降低至75幀,整體看來基本能發(fā)揮出144HZ電競高刷屏的優(yōu)勢。
光追游戲
而在硬件要求更高的光追游戲中,分辨率成為影響游戲幀數(shù)的重點,在支持光追特效的游戲中,1080P分辨率基本都能滿足60幀,甚至更加流暢的運行效果,但將分辨率提升至2K后,游戲幀數(shù)都有20%到50%的下降,對于RTX3060來說,在2K分辨率下游玩光追游戲,壓力還是非常大,由此看來,RTX3060這張卡更適合在1080P分辨率下進行游戲。
ResizableBAR顯存直連技術(shù)
英偉達在這款顯卡上,支持了“ResizableBAR”技術(shù),能夠讓處理器訪問GPU的全部顯存,從而提升顯卡在游戲中的性能。而支持RTX30ResizableBAR加速技術(shù)的硬件,包括AMDZen3架構(gòu)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AMD400/500系列主板、IntelCometLake10代酷睿/RocketLake11代酷睿處理器、Intel400/500系列主板(包括入門級H410)。
這項功能需要在主板BIOS中開啟,將“ResizableBARSupport”選擇自動即可開啟,而開啟后,英偉達驅(qū)動控制面板中的系統(tǒng)信息中,ResizableBAR顯示“YES”就代表成功開啟。
開啟之后,挑選了硬件殺手《地鐵:逃離》進行測試,相比未開啟的狀態(tài)下,游戲的最低幀數(shù)提高了4幀,最高幀數(shù)也提高了10幀,雖然平均幀數(shù)未變,但整體流暢度相比之前還是有一定的提升,游戲中的掉幀現(xiàn)象得到一定程度都緩解。
溫度和功耗
在室溫14度的情況下,直接使用FurMark對顯卡進行單烤測試,來查看顯卡滿載時的穩(wěn)定表現(xiàn)和功耗情況。經(jīng)過15分鐘的測試,溫度已經(jīng)穩(wěn)定在56度,溫度相當?shù)?,可見iGameGeForceRTX3060UltraW12G的散熱效果非常給力,如果到了夏天,室溫變高,顯卡滿負荷運行的溫度也不會很高。而此時顯卡的功耗也只有170W左右,如果搭配上中端處理器,500W的金牌電源足以帶起整機全速運行。
總結(jié):親民的賽博產(chǎn)物
60系GPU一直以來都憑借著較為突出的性能以及合理的價格成為了消費者手中的香餑餑,在所有的GPU家族中,60系顯卡可以說是最為成功的一個品類,GeForceRTX3060也同樣如此,相比較上代RTX2060,這一代顯卡在性能上有著比較明顯的提升,價格也相對來說也很親民,對于主流用戶來說也十分地友好。如果說RTX2060的出現(xiàn)讓主流消費者剛剛跨入光追的門檻,那么RTX3060的出現(xiàn)則讓主流消費者也能較為流暢地體驗到光追帶到來的無窮魅力。
iGameGeForceRTX3060UltraW12G在外觀上更是處處體驗了賽博風,將會成為追求個性化的年輕人的最好禮物。當然這一切要基于供貨量充足的前提下。我們也看到了NVIDIA在這方面的努力,那就是讓消費者能夠較為輕松地買到這些主流GP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