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梔子花開。透過6月的花海追溯而上,可以觸碰到汗青的血淚。
1942年6月10日,納粹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全數嬰兒,為哀悼這一慘案,國際兒童節(jié)由此降生。
那一年,共與國、以致世界上最小的義士——“小蘿卜頭”宋振中兩歲多,正在幽暗流濕的牢房里拉著媽媽身上硬梆梆的鐵鏈玩耍。
那一年,年數最小的“老”紅軍兵士熊開先17歲,已成長為與日寇刺刀見紅的八路軍排長。8歲時,他就趴在父親熊發(fā)龍背上,跟隨這支平均春秋不到18歲的“娃娃軍”——紅25軍長征。童年,對他而言,是永遠吃不飽的肚子、走不完的路,另有流血斷送。
向來就沒有什么太平治世,孩子們頭頂的空中也不老是藍色。
“那年亂世如麻,愿你們下世領有妖冶時間!”記念抗戰(zhàn)得勝72周年之際,“1937與2017”兩個年月寶寶隔空對話的圖片,穿越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的時空云煙,走紅網絡,直抵民心。
有位老紅軍問一名學子,能講出幾個俊杰的戰(zhàn)斗故事。寶寶搖拍板:“一個都講不進去。”老赤軍丟臉一笑:“我們那時不要命地兵戈,就為了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忘就忘了吧。”
有位老八路詰責一位校長:“你們滿當當的課程里有幾堂紅色課時?輕飄飄的書包里裝著若干好多血色讀物?一堆堆試卷中有幾道紅色考題?!”
常山圖庫
新聞排行榜
